<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華為云三年趕超阿里?回應稱任正非不希望華為太貪婪

    【IT時代網編者按】一張“升級令”讓云計算的江湖變得不再那么平靜。華為內部人士的說法是“三年趕超阿里,躋身世界云五強”。如何追趕?機會在哪里?在云市場遲到的華為是否有挑戰“大象”阿里的實力?

    華為云總裁回應慢半拍:任正非不希望華為太貪婪

    兩個月前,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簽發的一份“關于CloudBU組織變動的通知”揭開了華為云業務的新面紗:CloudBU正式遷移至華為集團下,成為一層組織,而作為戰略業務,它身上的擔子并不輕,華為內部人士的說法是“三年趕超阿里,躋身世界云五強”。

    如何追趕?機會在哪里?在云市場遲到的華為是否有挑戰“大象”阿里的實力?幾個月來,爭議一直伴隨在華為云總裁鄭葉來的身邊,即便是在內部,也有人質疑華為云的“不碰數據”戰略是否妥當。

    鄭葉來近日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云計算市場的第二場競爭剛剛開始,今天所看到的互聯網應用幾乎所有都在云上,但政府和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才剛剛開始,這是華為的機會。而在這個過程中,華為從來不去想競爭對手是誰,什么時候能做到第幾。

    十多天前,華為輪值CEO徐直軍在一場行業大會上表示:“華為云此前說下不碰數據、上不碰應用,今天再增加一個‘不’,即不做股權投資。在云這個領域上,華為不投資集成商或應用開發商,不去培養一幫‘親兒子’,不讓親兒子跟合作伙伴競爭。

    可以看到,這是華為有意擺出的“姿態”,即愿意犧牲部分利益,換取更多合作伙伴的追隨,好處也顯而易見,集結隊伍后的華為在云市場的份額能夠快速攀升。

    IDC中國公有云IaaS市場份額數據顯示,國內市場上,阿里云和騰訊云都排在華為云前面,其中阿里云市場份額超過40%。換言之,阿里云是目前華為云面臨的強勁對手,而面對“風起云涌”的市場,華為似乎已經慢了半拍。

    對于為什么會“遲到”,鄭葉來說,這是因為華為過去一直想管控業務的邊界,創始人任正非不希望華為太貪婪。

    “但今天我們所有人達成的共識是什么?華為如果不做云服務,我們面向全球的消費者業務、面向全球的運營商的企業業務,沒有一個底座。同時,我們在IT上投資了這么多,正在從局部走向領先的道路,但是這個市場空間已經被公有云一步一步地融合。如果我們不做云服務,這么多年的投資回報就少了一條腿。”鄭葉來表示。

    他表示,云服務的商業模式不僅僅是技術和產品的變化,更重要的是涉及一系列的流程,包括華為自身的商、法、財、稅等變化,所以公司決定把CloudBU直接放在華為集團下管理,一方面有利于迅速地調集資源,另外一方面也利于推動自身變革,讓華為真正從一個純粹的產品和解決方案的供應商變成一個同時能提供產品和解決方案,又能提供云服務的供應商。

    對于整個云市場,華為的判斷是第二次競爭剛剛開始,未來三年產業格局會局部穩定下來,三年到五年以后,會有一些廠家退出服務。

    鄭葉來認為,對企業來說,數據是企業最核心的資產,隨著企業對數據主權的覺醒、相關法律法規的健全,是否能保護數據主權和用戶的隱私將成為用戶選擇云服務提供商的關鍵因素。華為云恪守業務邊界,尊重企業和用戶的數據主權,不會利用客戶數據做商業變現。

    “很多華為內部的員工也是被洗過腦了,他們說互聯網不就是玩數據嗎,怎么可能不處理數據?”鄭葉來對記者表示,當一個實體積累了數據,不論是使用第三方工具或第三方能力來處理這些數據得到的結果,包括這些結果帶來的后續商業價值,理應屬于實體本身。

    “舉個例子,就像我買了一個毛坯房,找人裝修之后,這個房子應該還是我的。后續我把房子租出去,收來的租金也是我的。而不能因為我請你幫我裝修后就成為你我共有的東西,你也來一起分租金,甚至獨吞租金。這個就是數據主權。”鄭葉來對記者表示。

    鄭葉來表示,在未來五到十年整個云產業的空間會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以及視頻的推進繼續增長,預計每年會有5%到10%的增長,論英雄成敗,也許現在還太早。【責任編輯/劉曉娟】

    (原標題:華為云總裁回應慢半拍:任正非不希望華為太貪婪)

    來源:第一財經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周一早報】高端手機市場,華為份額超過蘋果!
    排除華為再無隱患?日本暫不參與美國“干凈網絡”倡議
    華為余承東:史上最強大的華為Mate 首發5nm麒麟芯片
    華為斷供一個月,經銷商無奈“反叛”,他們不賣華為了

    精彩評論